close
葡萄牙小鎮格蘭杜拉只有1.4萬人,距離首都里斯本77公里。鎮內有一面牆,由傳統藍白磁磚(澳門看得到)砌成,寫滿詞譜。這裡是「康乃馨革命」起源地,「歌曲牆」寫的是革命歌曲《格蘭杜拉,黑黝黝的小鎮》(Grândola, Vila Morena)。
二戰後,很多歐洲國家放棄殖民地,但葡萄牙的薩拉查獨裁政權拒絕,導致一連串殖民戰爭。長期烽火,軍費龐大,使薩拉查更失去民心。
1974年4月25日凌晨零時,電台播放荷西阿豐索(José Afonso)的歌曲《格蘭杜拉,黑黝黝的小鎮》;這是暗號,也是號角,隨後軍人發動政變,推翻薩拉查48年政權。軍人用康乃馨代替子彈,一場不流血革命帶來民主。
阿豐索是葡萄牙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民謠歌手,主張用民謠唱民主。1964年他來到格蘭杜拉,參加音樂社團,那裡成為革命歌曲的靈感來源。如今葡萄牙人沒忘記這首歌:
「格蘭杜拉,黑黝黝的小鎮;土地的兄弟情誼;你內心的城市;朋友在每個角落;平等在每個人臉上:不再知道它的年齡;我發誓,有你的意志;格蘭杜拉,做我的同伴。」
康乃馨革命後,葡屬殖民地紛紛獨立,但非洲的莫三比克、安哥拉,旋即爆發內戰。阿豐索幼時在這兩地成長,這段經歷對他影響深遠。
安哥拉於2000年結束內戰,迅速發展為石油大國,經濟快速成長。反觀昔日殖民主人,深陷經濟危機,愈來愈多失業者前往求職。童年也在安哥拉度過的葡萄牙總理柯埃洛很鼓勵,安哥拉的葡萄牙人已逼近15萬。
若沒有《格蘭杜拉,黑黝黝的小鎮》,沒有康乃馨革命,就沒有「經濟新綠洲」的安哥拉。歷史的嘲諷,令人感嘆。

全站熱搜